• 电话:626-292-1830 ,  626-226-9932
  • 1477 San Marino Ave, 2Floor,# 4,  San Marino, CA 91108
美国中医不育症专家贝润浦教授谈

试管婴儿不成功之后的选择

      有一对夫妇,结婚八年未育,到处求医,做过腹腔镜检查和八次人工受精,用了大量刺激排卵的西药,接着又做了四次试管婴儿均未成功。后经人介绍到中医不育症专科辨证治疗,不到半年就怀孕了,现已妊娠七个月,胎儿发育很好。还有一位妇女长期闭经,结婚十多年不孕,做IVF的医生曾依此用其妹妹的卵子和年轻妇女的卵子与其丈夫的精子结合成受精卵,多次植入该妇女的子宫,并用大量荷尔蒙,也告失败,她辗转求治最后至洛杉矾贝润浦诊所用专科中药治疗,不到一年就怀孕了,现已生下一个可爱的儿子。

     为什么花了很多钱,吃了很多苦,做了多此试管婴儿都不成功,而仅仅吃一段时期的中药怎么就自然怀孕了呢?其实,这在中医不育症临床是司空见惯的,不足为奇。中华民族繁衍兴旺,不就是主要靠中医药的保健吗?中医历代医家研究总结了许多治疗不育症的“种子方”,而经现代中医专科临床的实践综合提高,治疗不育症就更完善了一整套系统有效的方法。

     试管婴儿又称体外受精(IVF),一般是通过腹腔镜手术或穿刺卵巢手术取出女方成熟的多枚卵子,在特别制备的培养器内注入子宫腔内。试管婴儿是现代的生育科技,但成功率是20%-30%左右。有的妇女虽然在子宫内置入好几个受精卵,却一个也不能着床;有的虽能着床,过几天却又夭折了。这并非全都是受精卵品质不好,孕激素和子宫内膜的分泌也达到标准,这种不让受精卵种植着床的原因,往往是妇女体内潜伏着一种专门对抗精子和受精卵的杀手——抗精子抗体。这种特异性抗体不仅可埋伏在子宫内膜的腺体内,随时监察受精卵有否进入子宫并干扰阻止它着床,而且无情地将它杀灭;即使胚胎已经种植,抗精子抗体也能通过介体补体、巨噬细胞和杀伤细胞来杀灭受精卵和早期胚胎,最终导致流产。这样,辛辛苦苦的试管婴儿就白做了。

    临床数据显示,大部分试管婴儿失败的病例,或多或少存在着受精卵着床免疫排斥的问题,要解决这个问题,中医不育症专科有一把奇妙的钥匙。生育是一系列生殖生理功能微妙的协调性组合,这就像演奏一支好听的歌曲,单单调好一个音符、集中一个音节是不行的。而贝润浦医师重视人的整体,能从育卵、排卵、受精、着床、保胎、养胎等每个生育环节进行系统性的综合调治,既治疗局部,又协调生殖系统、内分泌系统、神经系统、免疫系统和各器官的整体功能。音节全部调好了,就能奏出迎接小生命的壮丽乐曲。

    为了攻克“着床免疫排斥”这阻碍受孕的最后关卡,贝润浦不育症专科对产自中国、印度、墨西哥、美国本地的几百种治疗不育症有效的中药和植物药进行筛选研究,研制出一套具有阴阳气血双相调节的方药,既能抑制子宫内抗精子抗体的产生,又能增强子宫内膜对受精卵着床的吸附力。曾统计治疗116例经试管婴儿失败的不育症妇女,观察二年,其中68例服中草药制剂后自然怀孕,另有32例服中草药制剂半年后再去做试管婴儿获得妊娠。由此证明,试管婴儿失败的不育症妇女不必失望,通过中医不育症专科用对症的中草药调治,你尚有很大的怀孕希望。

    不育症最新研究还显示,在正常情况下,怀孕妇女会给子宫内的胚胎提供被称为“生长要素”的自然生化物,以促进受精卵发育种植生存。许多不育症妇女的子宫不能自然产生这种生长要素,在人工受精和试管婴儿的过程中,也缺乏这种生长要素来支持受精卵着床,所以人工受孕的成功率不高。中医有效的助孕方药能帮助受精卵吸附子宫内膜而顺利安营扎寨,茁壮成长,不育症妇女就能当上妈妈了。

    贝医师和研究人员还在子宫超声显彩屏看到,接受中药治疗时待孕妇女黄体期子宫内膜的变化和受精过程显得十分同步:当孕卵接触内膜时,子宫膜对胚泡有强烈的吸附作用:胚泡附着在子宫内膜表面后,很快伸入子宫内膜,种植的孕卵向子宫内膜深处发展滋养层细胞,子宫内膜表面由孕卵着床而造成的创口被四周宫腔上皮完全修复,孕卵被埋在肥厚的蜕膜层内而受到保护,着床就大功告成了。此外,由于中药能改善血管通透性,有利于胚胎和子宫营养代谢物质的流动交换,胚胎滋养层的分泌物(HCG)吸收到母血中,变卵巢黄体为妊娠黄体。随着滋养层的增殖、分支,使母胎之间物质交换的面积大为增加,所以,中药助孕着床的胚胎发育健康,流产机率大为降低,也有利于优生。

    吃吃中药能自然怀孕,又能免除开刀皮肉之苦,何乐而不为?当然,中医治不育有周期疗法,吃中药要有一些耐性。不少病人多次做人工受精和试管婴儿不成功,在中医不育症专科的精心调治后,卵子质量加强,黄体功能提高,子宫内膜着床环境改善,受精卵“着床免疫排斥”最后一关被攻克,而且子宫在接受胚胎种植发育时能自然分泌“生长要素”,就有利于受孕。生殖条件成熟了,如欲再去做试管婴儿,也容易一举成功。

 

 

 

版权所有 © 當代名醫貝潤浦。 保留所有权利。